蝉鸣依旧,烈日如常。今年夏天,我院积极动员学生投身于2025年“双百双进”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,让他们主动走进历史深处、聆听岁月回响,扎根乡土之间、感悟家国情怀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他们的实践风采吧!
个人风采
临床241金屹宁
实践地点:
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
实践内容:
通过实地走访、非遗体验、文物考察、艺术观摩、史料梳理等多元实践形式,系统研究了浙江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发展历程。
实践心得:
本次余姚历史文化探访调研,我以“中华文化传承”为核心出发点,借助多元文
化实践形式,全面剖析了浙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程中的实践成果与现存问题。余姚作为浙江文化传承的缩影,其河姆渡文化、阳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,不仅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当代价值,更体现了“两个结合”在文化传承中的指导作用。

医影232冯奕涵
实践地点:
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
实践内容:
通过查阅海量文献资料,系统学习中共一大历史背景、“红船精神”内涵,并在纪念馆的展厅内反复进行模拟讲解演练,为参观者提供文化讲解服务。
实践心得:
本次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经历是我成长路上宝贵的一课。我不仅在志愿服务中为传播红色文化贡献力量,更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。未来,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,继续投身红色文化传播事业,让 “红船精神” 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。

团队风采
团队名称:宋韵绣剪传承实践团
负责人:护理233 陈雨涵
团队成员:陈冉、李雯佳、李一瑾、朱芸楠
实践地点:
浙江省台州市
实践内容:
实地探查刺绣和宋韵文化,创作相关剧本——“华灯初上”,并进行实地拍摄。
实践心得:
在实践走访中,我们深切认识到,非遗技艺与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,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“活化石”。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,需要作为青年的我们去主动了解、深入学习、用心传承。在未来,我们立志凭借短视频宣讲之力,在呈现传统工艺的非凡魅力与鲜活故事的同时,帮助坚守非遗文化的守门人搭建专属展示平台,助力
他们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团队名称:向熠阳生态实践团
负责人:医检241 侯珂妤
团队成员:寿涵、沈佳妮、顾欣怡、王品研
实践地点:
前庄坂村、塘头村、狮象村、藏绿村
实践内容:
前往四个村子与各村村长进行线上访谈,分别对垃圾处理、河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古村落保护等项目展开交流,并详细询问未来发展与建设规划。
实践心得:
受台风影响,本次访谈虽少了亲临乡村、脚下沾泥的实地体验,但与村长们线上交流以及后续的实地考察让我们得以跳出局部视角,更深入地思考乡村建设中 “软实力”
的培育。其中,我们懂得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的理论并非抽象概念,而是在乡土间落地生根、推动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并行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我们愿以实际行动投身生态保护,期待有更多乡村能够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、实现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