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航远院长四月份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读一本好书·读好一本书》在短短的六个月内,连续加印了四次,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。为了响应国家智力扶贫、教育扶贫的号召,郭院长购置了一批书籍,赠送给西藏、贵州、新疆和四川的小朋友们。


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两大问题,一是不读书,二是不会读书。郭院长一直倡导年轻人要好好读点书,要静下心回归阅读,并运用适合自已的、良好的读书方法来提高读书效率。当下的年轻父母亲很苦,上半生自己辛苦读书,下半生陪孩子辛苦读书。当下的学生读书和学校教育,大有一种更年期大战青春叛逆期的景象,其实,现在的读书人更苦,特别是儿童,他们也希望自己考试第一,但由于方法不入门,往往事倍功半。所以,应该尽早教给儿童一些读书方法,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成绩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、智利诗人加里埃尔拉·米斯特拉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,但是儿童不能等。他的骨骼正在形成,血液正在生成,心智正在发展。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,她的名字是今天!”
郭院长认为,一个真正读书有成的人,必经三种境界。第一种是“过客不须频问姓,读书声里是吾家”;第二种是“开卷古人都在眼,闭门晴雨不关心”;第三种是“不是老夫朝不食,半山绝句当早餐”。
《小窗幽记》中说:“闭门即是深山,读书随处净土”。读书,可以让我们活在别人的风景里,看湿自己的眼睛;在别人的故事里,悟通自己的内心;在古人的行踪里,找到自己的根本;在先贤的世界里,安放自己的灵魂。
作家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“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会改变。在气质上,在谈吐上,也许还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。”在《小窗幽记》中也有同样的表述:“读书不都变气质,且能养精神,盖理义收缉故也”。
“闲坐小窗读周易,不知春去几多时。”一柱幽香,一杯绿茶,一束阳光,一个靠着小窗读书的人,完全忘却了那些世俗的烦恼,享受那份安宁惬意的读书时光。不管多忙多累,让我们挤出一点时间,去诵读一些国学经典吧!